相信很多观众和我一样,对好莱坞的傻白甜审美日益感到厌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我,这种感觉在前一阵观看《阿凡达2》的时候达到了顶峰。当时看这部备受期待的影片时,我简直是如坐针毡,在影院昏昏沉沉睡过去好几次。
最近这个“前暑期档”里,似乎一水儿都是好莱坞大片。前几天趁着空闲,接连看了3部电影。
首先看的是《变形金刚:超能勇士崛起》。
记得当年看希亚·拉博夫主演的那三部曲,还是有被吸引和震撼到的。《变形金刚》系列作为机甲电影的代表,有其独特魅力。
高饱和度的色彩搭配很鲜明。擎天柱是富有热情的红,搭配清醒理智的蓝,符合领袖的身份。红蓝配是好莱坞的经典配色。像蜘蛛侠、超人这些超级英雄的战袍也大致是这个配色,但擎天柱的色调带着金属光泽,看起来更亮眼一些。
这一集里生生死死的大黄蜂,还是热情、跳脱,又带点活泼闹腾的闪亮的黄色。 另外这一次里取代大黄蜂和人类沟通的,是汽车人幻影,它银色和蓝色相间,冷色调适合扮酷、又传达着高级感和信任感。
这几种主要的色调搭配在一起,形成某种视觉平衡。不得 不说,好莱 坞是懂得用视觉抓人的。
但吸引人的点也着实不太多了。
这部剧情被概括为,一个因为偷车误打误撞骗到保险的故事。它是美国汽车工业的又一次狂欢做秀,剧情漏洞百出,引发各式各样的吐槽。
比如那把一开始被渲染为纵横宇宙的万能钥匙,竟是如此弱不禁风,男主似乎随随便便就可以把它捣烂,后来说只有女主能以输入密码的方式来将它毁掉,最后原来擎天柱自己也能将它毁掉……真是太儿戏了。
关于选角也引发各种吐槽。玉腿酥胸、金发妖娆的大美女不再,而是让长相平平的黑人女演员多米尼克·菲什巴克来出演女主。
电影试图用女主角冷静理智的头脑和过硬的专业知识来吸引全球观众,却也被舆论吐槽是携审美偏见和审美霸权,意图丑化黑人女性。
从里根时代国家大政被命名为“星球大战”时起,好莱坞给人的印象总是和美国政治一唱一和、紧密联系。
像教科书里所书写的那样,好莱坞电影总是试图表现出种族平等和多元文化等景象,用营造出来的幻象来粉饰现实中政治经济的各种不平等,力求到达一种心理上的弥合和补偿。
面对多元族裔和女权主义的兴起,这部电影也是作出了回应。
可观众麻痹了,并不买账。
那也可以说活该,因为电影所塑造的黑人女性角色,非常地概念化和扁平化,极其不走心。布鲁克林小baby的魅力,并没有得到充分展现。
还有最后“同心协力”的口号,听到时真的有点儿疑惑,这即便作为一种政治口号都嫌太过简单粗暴了。
《变形金刚》系列里,我觉得比较吸引人的桥段是:一个有点落魄的普通人得到一辆车,以为是普通的车,结果它具有某种神力。一段公路上的亡命之旅,“咔咔咔”地一顿变身。
成年人像个孩子一样,得到了自己心爱而又离谱的玩具。童心的苏醒和回归,这也是幕后主创斯皮尔伯格一向所擅长表现的元素吧。
说到斯皮尔伯格,如今再回顾他的《大白鲨》,我仍然会有如影随形的恐怖感,暴力时时可能在下一秒升腾,在对抗暴力时,每个人也都可能沦为暴力的囚徒。
《侏罗纪公园》在对残忍血腥的场景展示中,也还保留着一股锐利、有棱有角的恐怖。
在《辛德勒名单》里,可以看到一位创作者在商业和艺术中寻找结合点,追溯历史、寻找自我与犹太教传统的接续。
可到了他作为幕后主创之一的《变形金刚》里,就只有正邪分明的对峙,泾渭分明的善恶,然后一顿机械的狂舞,一片金属撞击的声音。
这个系列终究走向了疲软。
我看的另外两部电影是《蜘蛛侠:纵横宇宙》和《闪电侠》。这两部都是豆瓣评分挺高,口碑也不错的电影。
《蜘蛛侠:纵横宇宙》以纽约涂鸦艺术为灵感,创造出一部独具审美特色的蜘蛛侠电影,并伴有内心化的叙事。男女两位蜘蛛侠的父亲都是警察,制度上的刑警和蜘蛛侠“城市义警”之间,合作辅助又互相猜忌对立。加上亲情的羁绊,青春期无因的叛逆,在社会、自我与家庭间生出了众多摩擦和嫌隙。
影片的影像给人漫画般的质感,蜘蛛侠借着蛛丝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轻盈地飞行,依旧给人非常酷炫的体验。有些场景的设计,像格温和迈尔斯倒坐观看颠倒的纽约城,别出心裁。
但我看电影时依旧有点烦闷,因为手法上的酷炫掩盖不住叙事内核的枯燥。
有些场景,像印度蜘蛛侠的出现,新鲜是新鲜,但细想又不过是抛梗取乐。
更要命的是价值观的陈腐,苦口婆心地强调着家人要团结在一起,主要讲述的是父亲与孩子的矛盾。
而另一部《闪电侠》中,重点展现的则是母亲与孩子的纠葛。
把《蜘蛛侠》和《闪电侠》两部电影一块儿观看实际是非常不明智的。因为在看似截然不同的外表下,两部电影实际非常肖似,很容易让人产生疲惫,从而也愈发厌倦好莱坞的套路。
两部电影里的主角都是执拗而叛逆的少年,都想逆天改命,去拯救父母。
另外,两部电影的“戏核”都有多元宇宙。前者里面纵横交错的蛛丝,与后者起到隐喻作用的那盘意大利面,真是异曲同工。
《闪电侠》其实同样也可以被命名为:《闪电侠:纵横宇宙》。
连同之前看的《瞬息全宇宙》等电影,多元宇宙的设定,也已经不再新鲜。顺便说一句,杨紫琼凭借《瞬息全宇宙》斩获大奖,固然令人欢呼雀跃。但整体还是建立在好莱坞创意匮乏的基础上。
看《闪电侠》到最后,片中闪电侠发现,那盘超市录像带里戴着帽子的人,原来是回到过去的自己。看着那个暧昧不清的画面,我邪恶地想,要是他发现,杀他妈妈的凶手原来就是他爸爸,那就厉害了。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电影里,他的父亲得到了救赎,父子团圆了。
We are family。要守护家人。家人既是你的软肋,也是你的铠甲。这些话初听还有些心理波动,但听多了耳朵里老茧都长出来了。
面对创意匮乏的困境,好莱坞向来的方法就是吸纳、招揽别人,或者抄袭自己。
从这些投资不菲、洋洋洒洒、拍了一部又一部的系列大片来看,好莱坞似乎连抄作业都有点敷衍了。就像死气沉沉的《阿凡达2》一样,最绚烂的技术里,包含的永远都是很廉价的说教。
好莱坞是幻像,当然不可以当真。我并不试图从好莱坞电影中寻找真实,哪怕是镜中所折射的真实。我只是愈发觉得,如今的它,连“造梦”和“爽片”都有点牵强了。
着实是有点无聊了。